一百三十七章、东南亚战略(1 / 4)

“陛下,想要增加国内的橡胶产量,恐怕还有些难度!”康斯坦丁想了想说

橡胶也不是那么容易种植的,不是斐迪南想种多少就可以种多少,它对气候、雨水、土壤均有要求。

喜高温、高湿、静风和肥沃土壤,要求年平均温度26~27c,不耐寒,在温度5c以下就要挂掉了。

要求年平均降水量1150~2500毫米,但不宜在低湿的地方栽植。适于土层深厚、肥沃而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生长。

浅根性,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并降低产胶量。

这么一大堆的要求下来,保加利亚适合种植橡胶的地方也就不多了,巴尔干部分地区还勉强可以,不过产量不高。

斐迪南也没有计划在本土种植橡胶树,经济上不合算,而且还会打破国内的产业生产链。

本土不行,那就只能是非洲殖民地了。

后世非洲的橡胶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6,主产国在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喀麦隆、加纳和加蓬,恰好这些地区除了科特迪瓦外,都保加利亚控制范围之内。

早在1923年,保加利亚就开始在非洲开辟橡胶园了,在1925年的时候达到了巅峰,之后的开辟速度逐步放缓。

也就是说沿海地区,适合开辟橡胶园的地区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想要继续开辟橡胶园就必须要深入到内陆去。

这意味着成本和风险会双重增加,橡胶园随时都有可能会面对当地部落的袭击,

这些情况,斐迪南也是知道的,否则也不会在1925年过后,就逐步停下了橡胶园建设。

目前这些橡胶园的庄园主,基本上都是保加利亚的军功贵族,运气不好封地去了非洲,只能发展经济作物。

斐迪南也不可能让他们不计成本的为国种橡胶,那是不现实的,人家也要追求经济利益啊?

在这个私有土地神圣不可侵犯的年代,人家爱种啥种啥,只要不是种毒品斐迪南都管不着。

“我都知道,不过我们东南亚不是有一块殖民地么?从气候环境上来说,应该是可以种植橡胶树的吧?”斐迪南笑呵呵的说

“陛下,这个只是理论上可以,我们没有进行实地考察过,还不能够下结论!”康斯坦丁想了想说

“嗯,让当地的官员确定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就把棉兰老岛变成我们橡胶园好了!”斐迪南想了想说

斐迪南记得菲律宾也是橡胶出口国之一,主要产地就是在棉兰老岛,好像附属岛屿也可以,前世他还在朋友空间里,看到过巴西兰岛的大片橡胶树。

现在他一句话就决定了岛上百万人的命运,一旦棉兰老岛变成了保加利亚的橡胶园,当地人肯定会被移民。

东南亚叛乱的教训,已经告诉殖民者们,土著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他们才不会在乎经济价值的,叛军可以将橡胶砍掉用来生火,就知道他们的知识水平了。

这次叛乱表面上是革命思想的传入,激起了当地人的独立意识。

这都是糊弄人的,完全是瞎扯淡,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话,当地人早就第一时间建立政权,然后和英国人谈判了。

双方的实力差距那么悬殊,革命党人难道不知道和英国人死磕意味着什么?

还不是他们虽然发起了革命,但并不是这次革命的领导者,并没有掌握大权,真正的掌权者依然是部落首领。

这里面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当地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已经无法让他们躺着就能过得很舒服了,要是不劳动就要挨饿了。

悲剧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只能够从事最简单的劳动,略微复杂一点儿的工作,他们就干不了。

比如说:种地,这就是一项高技术活,当地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