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子酒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获奖寻踪(1 / 2)

带刺的玫瑰 学真 2250 字 2020-03-24

曾经听老榆次人讲,堡子酒不次于汾酒。甚至有老榆次人讲,堡子酒比汾酒还好喝。听了这种言论,笔者的感觉总是怪怪的。因为两者的声誉相差太大了,汾酒是国家级名酒,而堡子酒只是地方名酒,两者能相提并论吗?

然而翻开堡子酒的历史却发现,榆次堡子酒系历史名酒。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太后出逃西安,路经榆次时曾饮此酒,故称为御酒。据中华民国十八年编写的《榆次县志》卷六.生计考.特产第十六条记载:“烧酒性香烈,行销远近,以产高家堡、乔家堡者为最,人称堡子酒。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美国巴拿马赛会获得一等奖凭”。解放前,堡子酒远销东北、HB内蒙等地。在BJ前门大街曾设有“堡子酒馆”,据说牌匾还是当年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的。原来堡子酒和汾酒一样也曾是国家级名酒,也曾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奖,曾经拥有可以与汾酒比肩的声誉。

然而笔者查阅当年中国巴拿马赛会筹备局长兼监督陈淇主持编撰的《我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纪实》一书中的“中国酒类获奖名单”,却怎么也找不到“堡子酒”的名字。据民国《榆次县志》记载堡子酒获得的是一等奖,也就是书中所记录的甲等大奖章。但获得甲等大奖章的名单为:直隶(官厅)高梁酒、HN官厅)高梁酒、SX官厅)高梁汾酒、GD官厅)果酒、SD张裕酿酒公司。怎么堡子酒参会的情况,当年大会的组织者会没有记录呢?

后来笔者在查看茅台酒的获奖经过时才找到了其中的原因。当年茅台酒参加巴拿马博览会时,还没有“茅台造酒公司”或“GZ茅台酒厂”这些名称。茅台酒产品的是“茅台村荣和烧房”和“茅台村成义烧房”,负责参会事务的北洋政府农林部官员发现两家烧房同处一地,而“烧房”一词又不符合国际惯例,外国人不易理解。农林部官员索性把两家的酒合在一起,冠上了一个“GZ公署酒”的名称。

这个情况在当年参会产品中并不是一个特例,其他产品应该也有这个情况。我国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甲等大奖章的名单中,除“SD张裕酿酒公司”是一个明确的生产商名称外,直隶、HNSXGD均称“官厅某酒”,这与“GZ公署酒”的称谓是何其的相似。“GZ公署酒”是由两家烧房的,这些“官厅酒”难道就是由一家酒坊的吗?如果是由一家生产商,记录者是会列出生产商名称的,像“SD张裕酿酒公司”。这时已不存在“烧房”一词不符合国际惯例,外国人不易理解的问题,因为这本《纪实》是写给中国人看的。在其他等级的获奖记录中,无论生产商名称是“公司”还是“老字号”,编撰者都如实记录下了他们的名称。如:“SD孙敏卿玉堂号”、“JS泰兴泰昌号”、“ZJ绍兴谦裕萃”等显然不是现代商业公司名称。可见其他“官厅酒”也应该是由多家酒坊的。

笔者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积贫积弱已久,正想向世界展示自己丰富而博大的一面。而1915年民国刚刚进入第四个年头,代表中国的北洋政府正急于谋求国际的认可。所以国人把参加巴拿马赛会当成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一件大事,极想在这次赛会上大显身手。北洋政府组织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产品参会,展品数量总计达十万多种。但由于北洋政府要展现的是国家形象,并不注重保护企业权益。所选的产品只关心品质的优劣,对于哪家生产却不看重。其二是当时的工商户还没有品牌意识。《纪实》一书中把北方各省出产的酒统称为“高梁酒”,SX的仅多了一个“汾”字。民国《榆次县志》中把高家堡和乔家堡出产的酒称为“烧酒”,只是在最后说明“人称堡子酒”。可见“高梁酒”或“烧酒”才是当时北方白酒的正规名称,能够将其区别开来的就是酒的产地或产酒的酒坊。当各省选送的酒都称“高梁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