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封疆之臣死封疆(2 / 3)

忠不会真降也不要紧,因为朝廷也未必是真抚,不过都是为了能够腾出手来,避免多线做战。

川中现在明军刚打了一波胜仗,声势正盛,但张献忠的实力仍在,一旦把张献忠逼急了,四川形势会有反复。

所以趁现在气势上,迫张献忠停战议和,明军不亏。

只要停战,那么明军就可以有机会赶紧整编陕甘军队,重新恢复地方秩序,巴蜀富裕,虽张献忠三入川中,但现在还没有被西军、清军反复劫掠屠杀,仍是人口众多,钱粮丰富。

若真能说动张献忠出川入滇,那就更是驱虎吞狼,用张献忠去打云南叛乱土司沙定洲,祸水东引,避免这云南的战火烧到广西贵州四川来。

张献忠就算不愿意去云南,那慢慢谈着,哪怕能暂时安抚住他,川中停战,这也对明军百利无一害的。

怎么看怎么划算。

虽然明军现在看似要合围成都,但也不能轻敌,之前气势正盛,打了不少胜仗,那也是因为张献忠战略失误,他调主力要打进汉中去,被明军背后捅了一刀。

张献忠若是回头来打,川中明军未必是对手。

而历史上,张献忠败亡前,确实四面反击,冯双礼打败杨展收复叙州,艾能奇在雅州打败曹勋,生擒朱俸尹,收复雅州。马元利在川北歼灭李含乙,收复广安。

而在中江、射洪一带的十余万明朝义军,亦被大西军间谍伪装的内江王用计内外夹攻歼灭。

连巡抚马乾也战死内江。

不过张献忠的反击虽然凌厉,但清军此时也已经自关中南下入川,最终张献忠部将降清,引清军突袭张献忠御营,张献忠中箭而死。

所以朱以海给文安之的信里写的很明白,张献忠虽成困虎,但仍是头猛虎,不可小瞧,最好是能围三阕一,给他网开一面,这也是免的他起鱼死网破之心。

若能引张献忠去云南最好,实在不行,那也尽量拖延时间,争取早点把陕甘明军整编好。

尤其是现在贺珍他们还在会攻西安,但进攻并不顺利,久攻不下,清军援兵已经在吴三桂李国翰的带领下赶到了,贺珍他们却还在咸阳。

距离西安仅一步之遥。

朱以海连下了十三道金牌给高斗枢、贺珍、孙守法、刘体纯、王光泰、武大定诸人,让他们不要轻敌,趁吴三桂刚到,赶紧收兵撤退,不要跟吴三桂打。

关中诸军就跟当初围攻武昌时的五忠是一样的,各部起义举旗,然后会攻西安,连个统一的指挥都还没建立起来,各部良莠不齐,号令不一,这种情况下一窝蜂似的去打西安,看似声势壮,可碰到吴三桂这种猛将,带的还是关宁军和辽东汉八旗,在西安坚城下,肯定得败。

所以现在朱以海希望四川这边能够暂时休兵,若是贺珍那边出现意外,还指望川中明军去救援接应呢。

若是关中明军大败,到时这四川又打的不可开交,那岂不是要让吴三桂趁胜而进,一路入川?

这种便宜怎么能让吴三桂这狗汉奸占了。

这是大局。

文安之是能明白皇帝战略意图的,也是十分赞同支持的,甚至暗叹皇帝远在东南,居然能把西南这边的局势看的这么透彻。

暂不与张献忠争一时长短,羁縻安抚为先。

目的还是陕甘大局,得优先防御清军。

特别是已经到了西安的吴三桂,得重点防备。

不能有丝毫轻敌大意。

“本经略驻节夔州奉节白帝城,蜀国公率陕甘行营驻重庆,四川副提督曾英率提标驻顺庆府南充,贵州提督王祥率提标驻遵义,云南提督杨展率提标驻嘉定,

川北总兵曹勋驻黎州,重庆总兵秦翼明驻石柱。

建昌总兵甘良臣驻建昌。

贵州总兵皮熊驻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