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表现(2 / 3)

是来自绍兴。

所谓无幕不成衙。

其实明代私聘成风,幕府兴盛的关键原因还是明朝官吏制度的不健全,比如说总督、巡抚这些高级官员,原来一直都属于京官,朝廷特派地方的临时性官员,没有一个自己的属官吏员等团队,他们独自上任,自然只能自己招募幕僚,携带随从等。

后来巡按常驻,加上各个道员的滥设,也使的吏员大缺,有官无吏,那只能私幕。

其次是府县等地方官衙,属官少,而且权力被主官侵夺严重,尤其是如县衙,县中大权几乎都是县令独占,属官甚至一些经制吏没权,权都在主官手上,主官也管不过来,自然只能通过幕僚来管。

而明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地方官府里,胥吏往往是本地世袭相承,官员科举出身,还是流水的官,偏偏胥吏几乎都是本地,而且不受任期限制等,形成了很强大的胥吏势力,若是官员们没有一个可靠的私人团队,那根本就是被架空。

还有一个原因,是明朝的官员们大多科举出身,许多人读了半辈子书,也只知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根本没有处理政务经验,所以上任后需要有经验的幕僚们帮助。另一方面,大量士人考科举,也必然有许多人考不中,最后出路也只能是处馆、入幕、从医,做讼师这么几个,其中以处馆教书,入幕做师爷居多。

这两个是比较体面,甚至还能积累经验,将来还能再侯选做官的。

杜凤和的这个团队,也算是搭档了快十年,成员比较稳固,配合也是非常默契的,他们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杜凤和靠着这个团队,这些年敛财二三十万两,当然他的幕友随从们也没少分。

谷绣

如他的刑名老夫子,一年薪水是五百两,但其余各项年节寿礼也有一份给他,他们以东翁宾友相称,杜凤和拿到大头,还会再给他们分润,所以大家其实都很满意这合作。

一荣俱荣的关系。

“一万两银子都拿来送礼打点,不能小气。”杜凤和交待,这次能够复起,他也是觉得非常幸运,但官场老油子也知道,就算这次运气好,但该打点的也还是不能少。

如何送礼也是一门大学问,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漏了,哪个该送多少,都是门大学问,弄不好,就得罪人。

现在皇帝驻跸登州,许多内阁大学士,六部等的文武大臣都在,这更考验了。

一万两银子得好好安排才行。

陈师爷也知道杜凤和的那九万两被抄走了,虽然心疼却也只能接受,毕竟起码还留了条命,还得到个官。

“听说万岁崇尚节俭,不喜奢侈,更禁止官吏们乱收受礼物、贿赂,咱们是否考虑一下?”赵师爷提醒。

杜凤和却道,“话说如此,但这天下当官哪有不为财的?你送了礼,也许上官不会记得你,但你若不送,肯定会记得你。

礼该送还是得送的,到时收不收,是另一回事嘛。”

东家幕友们坐在那里先研究了半天,最后拟出一张送礼名单,哪些人要送,哪些要打赏,送多少,得滴水不漏,再三反复确认没有遗漏后,杜凤和就让随从们拿着银子去采购礼物,或直接分装好。

他这时才召了自己的师爷和书吏们再次商议正事。

杜凤和的正式师爷有四个,但每个师爷下面还有好几个书吏,所以整个师爷团队加起来有小二十人。

“你们说,我这重新上任,头三把火要怎么烧?才能既显能力,又出政绩?”杜凤和也是心里憋了股劲,想要做出点动静来,毕竟皇帝就在登州,若是能干出成绩来,到时引起圣人目光,若能得召见,岂不就平步青云?

这样的机会,多么难得,当然得抓住。

刑名师爷是所有师爷里最重要的一位,比钱谷师爷排名还高,因为刑名这块更加专业,处理不好容易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