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圣战(2 / 3)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4007 字 2022-07-30

据一边。

此后这几年,朝廷给他们授职给番号,也调他们到陇山一带牵制关中清军,甚至之前还让米喇印趁卫拉特夺取吐鲁番哈密之际,出嘉裕关收取了空虚的河西四卫旧地。

要说功劳,那自然也是有功劳。

可还是走到今天这一步,最关键的还是米喇印、丁国栋等只是甘肃地方土官,级别也不高,实力本也不强,乱世墙头草吗,可是这几年他们趁着绍天帝北伐中原之际,尤其是有御营的牵制配合,使的他们很轻松的掌控了半个甘肃,尤其是河西地区。

这让他们不免有些膨胀起来,这几年他们也是不遵旨意,私自招兵买马等,手中有一支不弱的兵马。

皇帝几次要整编归义镇和河西的那些超编人马,甚至要收回地方税赋、治权这些,但他们并不配合。

皇帝要把归义镇的将领们对调,他们也不执行。

双方的关系其实早就很紧张,米喇印和丁国栋已经把甘肃当成他们的私人地盘,甚至之前还跟吴三桂私下达成秘密协议,要西北联保自治。

他们还暗里去游说驾弘器等,想要瓜分陇右。

最后又跟叶尔羌汗国的人勾结到了一起。

至于说如今终于反了,举旗的理由是朝廷正进行的佛道改革。关陇的回回很多,这些人比较特殊。

在唐代时,随着大食的东进,就有许多中亚西域的人开始改信新月教,后来到了蒙古西征的时候,大量信仰新月教的中亚、波斯、阿拉伯的军士、工匠、商人等迁居到中国西北和沿海诸省,并逐渐与当地的汉蒙等融合。

最早回回其实在元朝是属于色目人,后来到了元末时,才算正式有回回,主要就在陕甘宁。

回回其最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是以信奉新月教而形成的一个族群,本身其实是由中亚、蒙古、中原等不少族群组成的。

在后来民国的时候,有人曾说回回就是信奉新月教的汉人,其实虽不准确也不是全错,因为在西北,确实是有许多汉蒙等最后因信新月教而成了回回一员。

到了此时,陕甘的回回数量已经很多了,他们跟叶尔羌一样,信奉的是新月教,与信奉藏传佛教的蒙古人不一样,也与汉民不一样。

回回大分散,小聚居。

在元朝灭亡后,回回和蒙古人一样,也有一个逐步内附的过程。在陕甘,回回继续垦荒种地,并不断有归附的回回迁徙过来,人口不断增加。

陕西关中、甘肃河州,宁夏灵州至平凉固原各县,回民众多,形成大量聚居点。

有明一朝,也是回回融合汉蒙等多民族逐渐形成了回回这个新族群。

明初的时候,朱元章曾经禁止蒙古色目人更易姓氏,也限制回回内部通婚,采取强迫同化的政策,但朱元章对新月寺和新月教却有谕旨承认保护,这也留下了隐患。

经过近三百年,明初那些在陕甘宁垦田的士兵百姓,已经繁衍生息,有了稳定的聚集区,在这些稳定的居住区,形成了以新月寺为中心的文化习俗,与周围汉人区别越来越大。

明末时,陕北和甘东的回民,就在马守应的率领下,成为农民军的主力之一,在明末的风起云涌中,本就在陕甘宁地方有很强势力的回回,也是迅速的通过组建团练、乡勇,归附新朝等,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强力武装,甚至逐渐控制了陕甘许多地方。

朱以海也是早看到了陕甘宁回回与汉人文化习俗相差巨大,而且他们有很强的排外性,在当时的情况下,回回大有几分要在陕甘宁建立一个如叶尔羌汗国一样的的回国的意思。

朱以海当然不能容忍这种分裂分离势力,所以他并没有一味妥协,而是果断的决定主动挑破脓包。

各地佛道改革,也向陕甘宁下旨,要求奉旨深入推行。

对新教下手,这是最直接的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