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上京满洲里(2 / 4)

视教育,正在全面改革教育之法,过去考中秀才后,要入官学,成为生员。但这种生员制度效果并不好,如今朝廷取消这种生员制度,而是在各县乡设立小学堂公办学校,加强教育普及。

今年开始要在县里设立县中学,初小六年以后,成绩优秀者升入中学,中学将成为以后朝廷专科学院、大学的预备学员,为高等教育进行专科化教育,更多专业人才。”

皇帝的教育改革也是一步步推行的,在科举这块大蛋糕先不动的情况下,先是设立了一些专科院校,从师范学堂到政法学堂再到财经学院,再到后来的船舶学校等。

后来又在县乡办公立小学,实行新式分科教育,打破过去只为科举准备的私塾、书院的教育方式。

各级专科学校直接为朝廷培养专业的吏职人员,不少学院现在还直接搞定向委培,供不应求,直接包就业分配,从童生秀才里录取。

不过旧有的教育,确实太落后,学的都是为科举的八股老文章。朱以海可不满意那一套,国史经学固然要学,但全球一体的海洋时代来临,不学习数理化等如何能行。

小学中学大学,新式教育体系是必然要学的。

现在已经开始搞吏员考试,也就是公务员考试,从秀才举人、小学毕业生、以及军人、专科院校里招录,以后慢慢的肯定会扩大公务员考试的范围,慢慢的要取代科举考试的。

在现阶段而言,皇帝的新式教育,还只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名,在士族们看来这不过是培养工匠,造船造炮造枪造火药,挖矿冶炼纺织等等,他们还没意识到真正的大变革要来了。

“敦煌中学马上要建立,到时要开设国文、历史、数学、地理、物理、政法、生物、军训、美术和音乐、手工劳动诸门课程,实行半封闭军事化管理寄宿制,周一至周五在校,周六周日可回家。

你去中学做国史教员,兼国史教研组组长吧,月薪三块加一块补贴,另包吃住,每季再发一套衣帽。”

这个教员待遇不错,也算是皇帝重视教育的体现,小学正式教员有两块一个月,中学三块,如今绍天朝的物价比之万历时确实有所膨胀上涨,但也还比较平稳,最基本的粮价,大米是朝廷维持在一两一石。

两块月薪,就是两石米,加上还会有些其它的福利等,这基本上属于是地方衙门办事员的水平,甚至还处于中上,比起军职虽然差不少,但这收入已经不错了。

尤其是在西北这样偏远的地方而言,左光先还是个流放者,也还能当老师拿薪水,圣人仁慈了。

新办的中学,需要入学考试,二十岁以下秀才可免试入学,而其余人都要参加入学考试,暂时公办的中学一般每县只设一所,人口多的县,则会相应增设。

朝廷会把原来给县官学里给廪生的廪米,改为中学奖学金,各年级选出成绩最好前十名拿这笔状学金,每月米六斗。

以前秀才廪生取消了,所有秀才也不需要进官学了,但仍需要进行秀才的考试,成绩连续太差的有可能革除秀才功名的。

“你们左家原有功名者,朕让安西府特招录为中小学教员,其余成年男丁,也可在屯镇、乡保做文书吏员,拿一份薪水养家,也不至于埋没你们多年苦读的学识。”

左光先拜谢。

“赐卿貂裘一件。”

朱以海让他退下了,并没有赦免他,只不过给左家也算开了恩,不管是做教员还是书吏,总比在敦煌的墩堡、荒地垦荒、戍守要强的多。

背着三代人不能离开敦煌戍地,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做军官的惩戒,能有现在这样的格外开恩,左光先已经很感激了。

他退下后,朱以海也对陈子龙家族做了如此开恩。

对于其它流放来西域的那些罪官和其家族,朱以海发了道特旨,从他们中挑选那些